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智药湾区·聚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药学协同创新会议隆重召开
2025-09-25 11:04  

2025年9月21日,由广东医科大学主办,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共同承办的“智药湾区·聚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药学协同创新会议在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隆重举行。大会旨在汇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外药学领域的顶尖智慧,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明出席本次大会,莅临本次大会的专家来宾有:陆军军医大学一级教授,生物药学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全明教授;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宋少江教授;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医科大学纳米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悉尼大学荣誉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崔大祥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首席科学家、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创院院长朱依谆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侃研究员;浙江大学临床药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苏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蒋晨教授;天然血管药物筛选与分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贺浪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药学院原院长黄民教授;五⾢⼤学副校⻓,⼴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文华教授;石河子大学药学院院长孙平华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曾克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徐骏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课题组长周宇鹏研究员;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平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政企业务部教育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叶挺先生;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药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科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吴军教授。

                                                                        立足湾区,共襄药学创新盛会

上午九时,大会开幕式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医药企业的众多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由药学院党委书记李宝红教授主持。

他隆重介绍了出席的主要领导和嘉宾,并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赋予了医药工作者新的历史机遇,衷心希望全体与会同仁能通过本次会议,共同探索药学创新的新路径,书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明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广东医科大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持"面向湾区、服务产业、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石明副校长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畅所欲言、深入合作,共同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汇聚精英,打造顶尖学术高地

本次大会的专家报告环节邀请了众多国内外药学领域的领军人物,14位专家的报告围绕:医工融合促进纳米诊疗技术的研发与转化;葡糖醛酸C5-差向异构酶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炎和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智能CMC - 分析仪的示范应用与市场化推进;天然产物作用靶点发现前沿技术进展;靶向溶酶体离子通道设计和开发抗帕金森疾病新药;交叉融合推动原创超级细菌疫苗研究与转化;创新药的发现和产业化:基础到临床转化;临床药学转化研究案例分析;脑部疾病靶向药物递释系统;超级聚酮—机遇与挑战;类药性小分子阴离子转运体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作用机制;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疾病治疗策略研究;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前评价;AI4S驱动高校药学敏捷创新;涵盖了药学多个前沿与关键领域,本次会议通过14场高水平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在药学领域的顶尖实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有望成为全球药学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学术报告分上午和下午两场,旨在更加全面的分享和分析现代药物研究领域的全新成果和研究进展,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崔大祥 教授 题目:医工融合促进纳米诊疗技术的研发与转化

丁侃 研究员 题目:The function of glucuronyl C5-epimeras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and kidney fibrosis

贺浪冲 教授 题目:智能CMC - 分析仪的示范应用与市场化推进

曾克武 教授 题目:天然产物作用靶点发现前沿技术进展

李平 研究员 题目:靶向溶酶体离子通道设计和开发抗帕金森疾病新药

邹全明 教授 题目:交叉融合推动原创超级细菌疫苗研究与转化

朱依谆 教授 题目:创新药的发现和产业化:基础到临床转化

曾苏 教授 题目:临床药学转化研究案例分析

蒋晨 教授 题目:脑部疾病靶向药物递释系统

吴军 教授 题目:超级聚酮—机遇与挑战

陈文华 教授 题目:类药性小分子阴离子转运体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作用机制

徐骏宇 研究员 题目: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疾病治疗策略研究

周宇鹏 研究员 题目: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前评价

叶挺 总监 题目:AI4S驱动高校药学敏捷创新

学术引领,共探前沿发展方向

21日上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在科技楼同步顺利召开。专家受邀参会,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石明、药学院党委书记李宝红、药学院院长申丽、研究生院院长倪进东、药学院副院长彭新生及研究生学院副院长黄遵楠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申丽院长主持。

会上,申丽院长代表学院对各位外校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引领专家们全面了解学校及药学院发展概况,随后围绕药学院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工作进行详细汇报,系统阐述了学科建设的现有基础、推进情况及未来规划。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结合汇报内容与学科建设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一是学科发展需回归药学核心方向,既要夯实“懂药”基础,更要追求“精药”目标,筑牢学科发展根基;二是药学学科建设应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与企业的联动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服务医药产业发展;三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需突出人才与药学领域的关联性,避免单纯强调人才数量,更要注重人才与学科方向的匹配度及专业贡献力;四是课程体系设置需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与行业需求,实现与时俱进。同时,专家建议学院可充分依托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优势,结合广东地区对医药高端人才及医药产品的庞大需求,挖掘区域特色,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能。

石明副校长对各位外校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药学院学科建设需围绕四大核心方向持续发力:一是聚焦药学领域,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二是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精准突破发展瓶颈;三是深挖特色资源,如充分发挥海洋医药相关研究优势,打造差异化发展亮点;四是注重细节把控,以“细节决定成败”的态度完善学科建设各环节,推动药学院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工作高质量推进。

协同创新,共谱发展新篇章

此次“智药湾区·聚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药学协同创新会议的成功举办,既是智慧的交融,更是使命的传承。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药学学科的协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内外药学界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共同探索药学创新的新路径,携手攻坚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药学院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赋予的机遇,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秉持“立志立德 求真求精”的校训,践行“懂药懂医 中西融通 善和有为”的院训,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特色显著、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药学院,服务国家和地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书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文、图/药学院 审核/李宝红)

关闭窗口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西区新城大道1号广东医科大学计算机楼5楼

邮政编码:523808   联系电话: 0769-22896557    Email:yxy503@gdmu.edu.cn

Copyright© 2015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